桂林重拳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 守護鄉親“舌尖安全”顯成效
時間:2025-06-27 10:09 來源:桂林市場監管微信號 原文:
自今年4月起,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劍指農村食品安全痛點,重拳整治全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行動聚焦農村小賣部、集市攤點、食品小作坊等關鍵場所,嚴打“三無”、山寨、過期劣質食品,全力凈化農村食品消費環境,讓鄉親們買得放心、吃得安心。


周密部署,守牢安全底線
“要嚴格按照工作部署,用9個月時間依法肅清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切實解決老鄉們的揪心事!”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蔣以宏多次在部署會和推進會上強調。
針對農村食品原料污染、制假售假、消費欺詐三大突出問題,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制定《全市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明確從生產源頭到銷售終端的整治鏈條,劍指突出問題。同時,要求各縣(市、區)市場監管局因地制宜細化任務,層層壓實責任,并多次召開全市工作推進會,對整治行動再動員、再部署、再推進,確保上級部門整治要求直達基層,做到上下聯動步調一致。
重拳出擊,凈化市場環境
行動中,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將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行動與五一市場秩序整治、農(集)貿市場消費環境整治等專項檢查統籌推進,緊盯農村地區、城鄉接合部、農村集貿市場(圩日市場)、面向農村的食品批發市場和食品銷售主體等重點區域,嚴查特殊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酒水飲料(特別是散裝白酒)、奶及奶制品、肉及肉制品、水產品、時令食用農產品等農村消費量大的重點品類,全面排查治理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全鏈條風險隱患。
“老板,這瓶醬油過期了,還有幾包零食也快到期了,不注意就很容易把過期商品賣給鄉里鄉親!”全州縣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在檢查一家雜貨鋪時發現問題,當場出具責令整改通知書,還手把手教店主設置臨期食品專柜,“這樣既安全,也減少您的損失。”
這只是整治行動的一個縮影。執法人員深入生產車間、經營店鋪、倉庫冷庫,對農村地區無證生產經營、超范圍生產經營,以及制售“三無”食品、“山寨”食品、商標侵權食品、劣質過期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建立重點線索臺賬,做到發現一起、整治一起、規范一起,堅決清除農村食品“害群之馬”。
宣傳引導,提升“免疫力”
“嬢嬢,給小朋友買零食要看清楚食品包裝袋上的標簽,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在這里,不要買到過期食品了,”在陽朔縣市場監管局科普宣傳展臺前,執法人員拿起一包餅干,“你看,這個‘粵力粵’就是仿冒‘奧利奧’的,可得認準牌子了。”耐心的食品安全知識科普,吸引了鄉親們圍攏傾聽,小朋友也好奇地踮起腳看。
為提升鄉親們食品安全“免疫力”,桂林市市場監管部門線上線下強化宣傳引導,設計制作通俗易懂的宣傳手冊、海報等12種宣傳品,走村入戶普及食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手把手教鄉親們辨識假貨,引導大家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同時,充分發揮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傳播優勢,發布《關于公開征集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違法線索的公告》,鼓勵大家舉報身邊的“問題食品”,進一步暢通12315、12345投訴舉報渠道,讓鄉親們維權更便捷。
截至目前,全市已檢查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380戶次,排查線上線下違法線索509條,責令整改163家,立案查處違法案件266起,有效凈化農村食品安全環境。
農村食品安全事關千家萬戶。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將持續保持高壓打擊態勢,深入整治農村假冒偽劣食品,不斷提升監管效能,筑牢安全防線,切實守護好鄉親們的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