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2023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歡迎儀式在廣州舉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在致辭中表示,該計劃自2021年推出以來,吸引了400多家企業提供3400多個職位空缺,涵蓋金融、科技等不同行業,共有近1100名香港青年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參與企業和香港青年都對該計劃表示十分滿意。今年3月,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恒常化推行“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讓更多香港青年融入大灣區,目前該計劃申請期延至今年12月31日。
今年共有220多家企業提供2000多個職位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由香港特區政府在2021年初推出,旨在鼓勵在香港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派駐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讓他們了解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并把握大灣區發展機遇。參與該計劃的畢業生可獲每月1萬港元、最長18個月的津貼,并可獲不低于1.8萬港元的月薪。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介紹,“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是特區政府鼓勵香港青年融入國家發展的重要措施,為他們創造更多發展空間。他鼓勵所有參與計劃的香港青年要好好把握機會,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積累寶貴工作經驗,與內地人才相互交流,為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的貢獻。
由于社會各界對該計劃試行效果非常認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于今年開始恒常化推行該計劃。截至9月,2023年“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共有220多家企業提供2000多個職位,目前已有341位香港青年通過該計劃到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卓永興呼吁,希望有更多企業支持,提供更多優質崗位,協助香港青年投身大灣區建設。
連續三年參與該計劃的企業——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副總裁邢桂偉說,大灣區發展機遇無限,參與“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香港青年既擁有國際視野,又擁有內地金融實戰經驗,是寶貴的人才。
孫玉菡也表示,香港青年在外語能力、國際視野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通過此次就業計劃又可獲得在內地工作經驗,將來無論他們在結束聘期后是留在內地還是回到香港發展,都為推動灣區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廣東每月提供最多2000元人民幣生活補助
儀式上,大灣區職場導師與香港就業青年現場結對,幫助香港青年更好適應內地工作生活環境。
今年剛從香港大學畢業的梁浩東通過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入職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見習工程師,外派廣州工作。初到廣州時,他感覺有些“水土不服”,不過,在大灣區職場導師的“一對一”交流幫助下,他很快適應了內地的生活和職場文化。
“內地市場規模大,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客戶,接下來會學習積累到更多的工作經驗。”對接下來為期18個月的工作,梁浩東充滿了期待。
為了助力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廣東人社部門做好了全方位服務工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杜敏琪介紹,對參加“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的香港青年,廣東每月提供最多2000元人民幣共18個月生活補助。
杜敏琪介紹,在促進就業方面,在粵就業創業港澳青年可以同等參保、享受待遇,現有超33萬人次港澳居民在粵參加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在旅游、醫療、建筑規劃、教育、律師服務、金融、社工、專利代理8個領域,可以適用職業資格認可,現有3232名港澳專業人才在大灣區內地執業。可以申報職稱評審,現有297名在粵就業的港澳專業人才獲評廣東職稱。
此外,杜敏琪還表示,廣東建成“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優先向港澳青年免費開放,提供辦公場地、工商財稅、項目推介等全鏈條服務。粵港澳每年合作舉辦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年均提供近10萬個就業實習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