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城保護不僅要保護它的肌理,還要尊重它的氣質,而古城東西片區氣質略有不同。”民進濟南市委會文化藝術委員會副主任、濟南二中美術老師張國華以“打造‘一動一靜’古城風貌帶,保留古城煙火氣,形成‘最’濟南的地標區域”為主題進行交流分享。他認為,東城因泉道眾多,所以古樸中透著靈動,商業開發已有規模,老城改造提升后幾條暗渠改為明渠泉道,將濟南老城原生態的臨水而居展現出來,以此打造“心隨泉動,人隨泉走”的“動”態為主的古城文化旅游路線。西城古樸中更多是靜謐和安詳,所以可以以呂祖廟、戲樓等為中心,向南輻射將軍廟街的天主堂,向東恢復觀音廟和城隍廟,打造以“靜”為主的古巷院落。

“古城保護要找專業的人,不為利益而挖掘和透支,可以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引領。”青年代表張曉麗在黑虎泉畔長大,作為虎泉閣文創創始人,她認為,古城的青春活力在于合理使用,古城保護要基于實用,根據不同特色進行功能的劃分與整合;成立古城保護核心公關組,合理規劃區域,達成多元文化合作。她建議,因勢利導,合理利用“美食+”“民宿+”的生活場景,將非遺、文創、藝術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打造“最泉城、微度假”的文化名片,讓經營者和消費者都有歸屬感。
作為一名“90后”政協委員,濟南日報報業集團網絡信息中心主任王嬌陽認為,濟南古城的開發和運用更應注重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建議打造專屬IP,并制作成系列文創產品;打造系列精品短視頻,提高平臺熱度;結合不同節氣、節點,在古城區域內開展系列參與度高、青年人喜愛的專題活動,形成持續影響力。”王嬌陽建議。
統一古城沿街立面、加強新媒體平臺的宣傳……山東建筑大學學生徐浩然在活動交流中提到,曾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切實了解到青年如何看待古城保護,以青年人的創新思維與獨特視角為古城保護提供新思路。(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戚本英 王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