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儒商大會于3月28日至30日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取得豐碩成果。山東將以本次大會為契機,不斷健全工作機制、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營商環境,吸引更多企業來魯投資興業,推動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共舉辦各類活動42場 展現新時代山東機遇
3月30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省商務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崔洪光介紹,本屆大會是山東省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開局之年舉辦的首場重大經貿活動,大會廣泛邀請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的789位商界、學界、僑界及商協會代表參會,緊扣“相聚齊魯大地 共話高質量發展”主題,暢談鄉情友情,深化互利合作,進一步激發了廣大優秀企業家的家國情懷,匯聚起海內外山東人情系故鄉、報效桑梓、創新創業的奮進力量。
崔洪光表示,本屆儒商大會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組委會和16市堅持招商引資和招才引智并重、暢敘鄉情和共謀發展結合,共舉辦各類活動42場。這些活動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全面解讀新時代儒商內涵,展現新時代山東機遇。
拓展經貿合作新領域新空間 掀起新一輪“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熱潮
本屆大會上,“項目+人才”一體推進,不斷拓展經貿合作新領域新空間,掀起山東新一輪高質量“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熱潮。
大會共簽約重點項目444個。其中,外資項目112個,總投資212.1億美元,合同外資41.4億美元;內資項目257個,總投資5462.2億元;人才項目75個,與4名“兩院”院士、9名海外學術機構院士、22名國家級人才簽訂了引進合作協議。
在大會開幕式重點投資、人才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上,集中簽訂了50個產業代表性強、發展前景好的好項目、大項目。其中,外資項目20個,涉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化工、醫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現代金融等“十強”產業。內資項目20個,涉及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化工、醫養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人才合作項目10個,涉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現代高效農業等產業。這些重點項目,投資體量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為山東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澎湃動力。
另外,大會采取“融媒體報道+全媒體傳播”形式,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其中,人民日報、新華社、國際商報等相繼刊發儒商大會信息,截至目前,已發布大會新聞稿件2萬余篇,抖音話題流量超5000萬。
濟南將與海內外儒商攜手打造“永不落幕”的“雙招雙引”合作平臺
值得注意的是,大會期間,作為東道主的濟南市積極發揮主場優勢,在全力做好保障服務的同時,組織開展了重點項目精準對接會、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論壇暨濟南城市推介會,與大會嘉賓深入探討交流、共謀合作發展,取得豐碩成果。
市政府副秘書長廖建寧介紹,濟南加深了與新老朋友的友誼。會前,成立了市委書記、市長為主任的第三屆儒商大會濟南市組委會。會議期間,市委書記、市長及其他市領導與京東集團、字節跳動、家用等參會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會后制定方案,成立專班,跟蹤對接項目。通過宣傳推介,讓更多嘉賓認識濟南、讀懂濟南。
大會期間,濟南市共簽約重點項目50個。其中,5個項目為大會重點簽約項目,包括外資項目3個、投資總額2.06億美元、合同外資額1.43億美元,內資項目1個、投資總額52億元,人才項目1個;在濟南城市推介會上,簽約了45個重點項目,含38個內資項目、7個外資項目,涉及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醫養健康、現代金融等領域。此外,還精心策劃了三條游子看省城考察活動路線,展現了省會濟南高質量發展的成果,彰顯了宜居之城、產業之城、生態之城、活力之城的吸引力。
今后將如何發揮儒商大會效應,提升省會城市的對外開放合作水平?親商重商、開放包容的濟南用行動給出答案——
緊盯項目抓落地。對大會簽約的項目,迅速靠上、全面對接,提供“一對一”精準化服務;對目前仍在洽談的項目,主動跟進、過細工作,提供“點單式”個性化服務;對參會嘉賓提出的需求,用十分誠意換取一份信任。
創新機制抓突破??v深實施招商引資“九大行動”,高標準實施書記市長招商工程,統籌全市力量凝聚招商引資強大合力;全力打造符合濟南市產業發展實際的投行化招商模式;積極開展全球招商推廣行動。
優化環境抓提升。加快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一體推進“策劃即儲備、拿地即開工、建成即使用、驗收即發證”模式。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依托,開設“企業服務直通車”,高效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讓濟南成為企業家投資的熱土、創業的寶地。
“我們誠摯邀請海內外儒商和新老朋友們,攜手打造‘永不落幕’的‘雙招雙引’合作平臺,常來濟南,聽泉水叮咚、觀一城山色,共享發展機遇,攜手共贏未來。”廖建寧說。 (本報記者范俐鑫)
原標題:以會交友 以會連心 以會興業 第三屆儒商大會取得豐碩成果
來源:舜網-濟南日報 作者:范俐鑫 責任編輯:顏甲